
阿根廷牛肉能在中国市场这么受欢迎,其实背后有不少经济压力和现实无奈。阿根廷自己就是个出口型国家,资源型经济结构很明显,牛肉更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2024年,阿根廷出口牛肉总量大概93万吨,中国就买走了接近60万吨,占了六成以上。这个比例放到全球任何牛肉出口国,都是很夸张的。
价格也不算高,平均每吨3360美元,折合人民币一斤也就是十几块钱,跟国内高端牛排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其实,阿根廷离中国很远,海运路程要两万公里,船在海上要飘40天才能到上海。沿途风大浪急,保险得买齐全,稍有闪失就是大损失。
但阿根廷还是拼了命往中国运牛肉,因为市场大,需求稳定,最重要的是能换回外汇。
阿根廷经济这些年一直不太景气,通胀厉害,货币贬值,债务又高,他们其实是被逼着“卖牛肉救国”。
阿根廷是全球牛肉大国,牛群数量接近5500万头,主要靠潘帕斯草原放养。他们的屠宰率很高,牛肉出口占农业外汇的四成。
2024年上半年,出口量还涨了11%,但总收入却跌了4.5%,就是因为价格被压得太低。
为了让牛肉卖得出去,阿根廷政府直接上补贴,和中国签协议,简化检验流程,企业主负责切割包装,冷冻去骨牛肉是主力。
到了2024年10月,单月出口中国牛肉就有6万吨,堪称历史新高。
为什么不把牛肉卖给近一点的美国?其实阿根廷也想,但美国的市场门槛高,关税严,标准多,进口配额又有限。
阿根廷的草饲牛肉到了美国,主要用来做汉堡,和本土玉米喂养的牛肉不是同一档次。2024年阿根廷对美出口才3.5万吨,只占总量的5%。
美国牛肉市场价格很高,国内卖五六十块钱一斤,阿根廷廉价牛肉进去也只能抢到一点份额。反观中国,2024年进口牛肉287万吨,阿根廷就占了五分之一。
双方协议细致到连牛内脏都能出口,品类越来越丰富。
中国人现在吃牛肉的习惯也变了,餐饮业需求大,消费升级明显,超市牛肉批发市场到处都是阿根廷货。阿根廷企业靠批量出口,维持现金流,养活了10万屠宰工人。
小农场主也能靠政府补贴分到一杯羹,大家都盼着中国订单继续涨。
阿根廷牛肉能运这么远,一大原因是海运成本低。一艘四万吨货轮只需要二十来个人操作,人工成本摊下来很低。
港口装卸自动化好,拥堵了顶多多等一周,船公司还会加班次,运力有保障。
牛肉到中国,真空包装、标签清楚,海关抽检合格率高达98%以上,然后分销到各地,整个流程都很成熟。
阿根廷经济困境是促使他们拼命出口的关键。债务高、通胀猛,2025年比索又贬值了20%。牛肉出口是缓解赤字的救命线。
虽然2025年第一季度对华份额降到56.4%,全球竞争激烈,但总量还在15万吨左右。
企业开始调整策略,卖高端切块,牧场扩张,土地利用率变高,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过度放牧,环境压力也在加大。政府开始推可持续养殖,不用激素,争取欧盟认证,提升竞争力。
对比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阿根廷的发展路子就显得太单一。澳大利亚靠矿产搞冶金机械,加拿大搞林业水电,两国都在教育和技术引进上花了大力气。
阿根廷大地主守旧,土地改革慢,制造业弱,导致差距越拉越大。
这个国家的故事其实也提醒大家,资源出口很容易被全球市场左右,只有多元化、稳政治、重科技,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美国这边也在变。2025年,牛肉价格高企,政客希望多进口阿根廷牛肉给国内降价。特朗普甚至提出增加低关税配额,从阿根廷多买四倍。
但美国本土农场主很反感,觉得这冲击了自家利益。阿根廷牛肉在美国主要做汉堡肉,对高端市场影响有限。
2025年上半年,美国从阿根廷进口3.3万吨,排第八,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都比他们卖得多。
中国市场对阿根廷依然是最关键的。2024年一季度,对华出口就有15.2万吨,价值4.35亿美元。
2025年中国又批准了四家新肉厂出口,还把品类扩展到动物蛋白饲料。消费升级带动了产品多样化,中阿贸易越来越深入。
阿根廷牛肉能在中国卖得这么好,既是双方市场互补,也是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真实写照。资源出口有红利,但也有风险。
阿根廷的故事很典型,未来怎么走,能不能实现多元发展,还得看他们能不能真正转变思路。
华夏配资网-配资网官网-股票杠杆-股票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