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
2025大吉
NEW YEAR
图片
图片
图片
真正的功夫修炼,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更需要内在的领悟。只有将“求”与“悟”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在勤奋努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
图片
关注武宗
学
天下武功
图片
图片
武派当 悟道活法真·功夫自上身
图片
图片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八极拳向来以其刚猛、朴实、极具冲击力的风格而闻名于世。提起八极拳,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硬打硬开、近身靠打”的凶悍形象。然而,当“武当”这个充满道家仙风道骨色彩的名字与“八极拳”结合在一起时,便构成了一个引人深思与探究的课题。究竟什么是“武当八极拳”?它与我们通常所熟知的八极拳是何关系?
要理解“武当八极拳”,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八极拳本身的核心训练体系,因为这是构成其“骨架”的根本。八极拳的训练逻辑非常清晰,层次分明,好比建造一座高楼,从打地基到主体封顶,再到内部精装,每一步都环环相扣。
小八极:筑基之始,沉稳如山
练习八极拳的第一步,通常是从名为“小八极”的套路开始。小八极也被称为“八极架”、“老八极”或“死八极”,这些别名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它的练习特点。小八极的架势普遍较低矮,动作看似缓慢,其核心目的并非追求速度,而在于修炼下盘的稳固功夫和发力的根基。练习者需要将每一个姿势都做得扎实、沉稳,如同大树生根,牢牢抓住地面。
在这个阶段,对“气”的运用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练习中强调每一组动作的转换都要配合呼吸,通常是在姿势变化和蓄力的过程中吸气,在发力的一瞬间呼气。初学者需要有意识地去控制呼吸,力求让气息深沉,沉入丹田,而不是浮于胸口。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气与力合”,让身体内部的气息与外部的动作紧密结合。久而久之,这种刻意的呼吸控制会变成一种自然的本能。小八极讲究的劲力是“沉坠劲”与“撑张劲”,要求在稳重匀称的动作中,体会到力量向下沉坐、向四方支撑的感觉,为日后的爆发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因为其一招一式都需“死练”,讲究规矩和功底,故有“死八极”之称。
大八极:活用之道,敏捷如风
当小八极的根基打牢之后,练习者便会进入“大八极”(也称“活八极”)的学习。与小八极相比,大八极的风格截然不同。它的姿势更为舒展、开阔,动作追求敏捷、快速,步法也更加灵活多变。如果说小八极是静态中求力量,那么大八极就是在动态中用力量。
在劲力的运用上,大八极进入了新的层次。它要求练习者在掌握了刚猛发劲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化劲”,也就是从纯粹的刚猛向刚柔并济转变。力量的运用变得更加细腻和富有变化。练习大八极时,不能再像小八极那样拘泥于固定的招式,而是要“活练”,将自己在小八极阶段领悟到的劲力、气息和身法,灵活地融入到大八极的拳架之中。这便是“死八极”与“活八极”的根本区别,前者是积累资本,后者是运用资本。
六大开:精华所聚,八极之魂
“六大开”是八极拳体系中的精华所在,它不是一个单一的长套路,而是六组核心技法的集合,可以说是八极拳战斗思想的集中体现。这六组技法分别是:贴山靠、崩、猛虎爬山、塌掌、挑打肘顶、虎扑。每一个“开”字,都蕴含着主动进攻、强行破门、一往无前的气势。六大开将八极拳的靠、肘、掌、拳等核心攻击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是八极拳实战能力的最终体现。整个训练体系由小八极的“筑基”,到大八极的“活用”,最终归结于六大开的“实战”,构成了一条完整的武学成长路径。
八极拳的劲力奥秘与独特功法
八极拳之所以威力强大,其独特的劲力训练方法是关键。它主要包含三种层次递进的劲力:“沉坠劲”、“十字劲”和“缠丝劲”。
“沉坠劲”是根基。主要通过站马步桩功来练习。八极拳的马步要求两脚分开略宽于肩,脚尖内扣,大腿弯曲接近水平,身体中正,双拳置于腰间。在这种姿态下,练习者要将全身的意念和力量都向下沉坐,感受身体如同灌了铅一般的沉重感。久练之后,下盘稳如泰山,无论如何发力,身体都不会轻易晃动。
“十字劲”是发力的核心。它是在沉坠劲的基础上,将力量从身体中心向四面八方(上下、左右、前后)同时撑开、爆发出去。练习八极拳的单式动作时,每一个动作都要打出这种向四外撑开的劲力。初练时,为了找到这种感觉,动作可以放慢,但发力必须凶猛。随着功力加深,动作速度会越来越快,发出的力量也由生硬的“拙力”转变为连贯完善的“巧力”。
“缠丝劲”则是更高层次的柔劲。如果说十字劲是刚猛的爆发,那么缠丝劲就是将这种爆发力化为连绵不断、随感而发的柔韧之力。这种劲力平时含而不露,一旦与对手接触,便能根据对方的动向随机生发,如同钢丝缠绕,无孔不入。缠丝劲的修炼必须建立在沉坠劲和十字劲的深厚基础上,是刚柔相济的最高境界。
此外,八极拳还有两个非常独特的训练方法:“哼哈二气”和“震步”。
“哼哈二气”是八极拳特有的发声助力方式。通过鼻腔发出“哼”声和口腔发出“哈”声,来配合发力。这并非简单的喊叫,而是一种经过专门训练的、将丹田之气瞬间爆发出来的技巧,能够起到“以声助势,以气催力”的效果。
“震步”则是八极拳标志性的步法。练习者在站定一个姿势后,双脚会猛然发力跺地,落地时声音沉重,势如地震。这种练习能够极大地增强下盘的稳固性和爆发力,同时在实战中也能起到震慑对手、破坏其重心的作用。震步是八极拳“行桩”的主要形式,与马步“坐桩”相辅相成,共同打造出八极拳手稳固而又充满爆发力的下盘。
一、起势
面向南方站立,双脚脚跟并拢,脚尖自然分开,形成60°的夹角,双手握拳放在腰间。(图1)
图片
二、曲膝连捶
头部向左转,眼睛看向左方,同时左拳向左前方打出,虎口朝上,拳的高度与肩膀平齐;右拳从腰际同时移向腹部,双腿自然弯曲下蹲,脚跟依然并紧。(图2)
图片
三、进步挑打
左脚向左跨出一步(落地时采用震步,要干脆有力),脚尖朝左,右脚跟上一步,全身重量放在左腿上,右脚在左脚前方半寸处落地。右拳同时向左打出,左拳稍微弯曲,放在右臂旁边。(图3)
图片
四、顶肘反挑打
右脚向右跨进一步,左脚跟上一步,形成朝南的马步,眼睛看向右方。右拳顺势从下向右上方挑打,高度与肩膀平齐;左拳向上弯曲,肘部向外顶,高度也与肩膀平齐。(图4)
图片
五、进步横打
右脚向前进步,左脚随之转动,面向北方形成马步。右拳用力横向打出,高度与肩膀平齐,拳心向下,左拳顺势放在腰间。(图5)
图片
六、斜捶
左拳从肋间用力向右斜方打出,手背朝上,身体稍微向前倾。右拳同时向里裹曲,肩、肘、拳形成一个三角形。双脚从马步变为半右弓步。(图6)
图片
七、挤裆
左拳向后转并直打出去,身体也随之向后转,当身体转到正中间时,收回左脚,与右脚并拢;左拳转到距离左腿大约四、五寸时变为手掌,右拳用力向下打,同时双脚跃起,震步落地。(图7)
图片
八、掳踢
左掌用力向下掳,从面前一直掳到裆部,掌心朝外。接着右脚起踢,在右脚还未落地时,右拳从下提起,从前面反打下去。右脚落地形成右弓步。手臂要直且有力,掌心朝向天空。(图8)
图片
九、斜捶
在裆前的左掌变为拳头,向前斜方用力打出,拳的高度与肩膀平齐。同时右拳收回,手心翻转向下,拳、肘、肩形成一个三角形。(图9)
图片
十、大开
右拳变为手掌,移到左手肘部下方,同时左手向上变为手掌,稍微弯曲。右腿向里弯曲,脚尖到左脚弯处,然后用力向左右两边分开,面向南方形成马步,两手同时用力向两边分开,就像举石担一样。(图10)
图片
十一、卡肚
身体向左转,两掌随着腰部转动。随即两掌收拢,像捧球一样,距离面部大约五、六寸。全身顺势坐在左腿上,右脚提起,脚尖着地,稍微收进。(图11)
图片
十二、泄卡肚
右脚提起,两掌猛力向下按,按到丹田下方,同时右脚震步落地。左脚提起,右腿弯曲,左脚随即上步形成左弓步,同时两掌提起,用力向前出掌。(图12)
图片
十三、斜托天
右手收到腰际,再从后面向上越过头顶。两手虎口相对。(图13)
图片
十四、翻身掌
右脚前进一小步,身体跳起转身,落地时,左脚在右脚后面。左手翻向上,右手落下后从腰间出掌,两手在头上虎口相对。(图14)
图片
十五、右臂大缠
右手向上收,左手向下迎,左手握住右腕,用力向下翻转,右手背朝下,同时右脚提起向南震步落地,落地时两手向下。左脚跟步,落在右脚前面。身体站定后左手向前用力出掌,右手同时向上架在头顶,眼睛看向东方。(图15)
图片
十六、左臂大缠
左手向上收,右手向下迎,右手握住左腕,用力向下翻转,左脚提起向北震步落地,右脚同时跟上前,落在左脚前面。身体站定后,右手向前用力出掌,左手同时向上架在头顶。(图16)
图片
十七、小缠窝心掌
右手向上收,左手向下迎,两手相接,左手握住右腕,一起用力向下按。同时右脚提起震步落地,左脚跟上一步,落在右脚前面。左手平掌打出,右手变为拳头放在腰间。(图17)
图片
十八、进步窝心掌
左掌收回变为拳头放在腰间。右脚向左上步,同时右拳从腰间用力变为手掌打出。(图18)
图片
十九、托天掌
左拳从腰间变为手掌向上伸到右肩,右臂贴紧,左掌向上抽回,两掌交叉。右脚后移,右掌用力向下打,左掌上抬到额前,肘与掌平齐。左腿稍微弯曲形成半弓步。(图19)
图片
二十、上步崩掌
右脚上一步形成弓步,右手从下向上架起,左拳放在腰间。(图20)
图片
二十一、跪步劈掌
左脚上一步。上架的右手向腰间收回,再举到头上,向前直劈而下。右膝下跪,离地五寸,左手从腰间稍微向上,与头平齐。(图21)
图片
二十二、迎面崩掌
右手由拳头变为手掌,跪膝站起形成马步,右掌用力平掌打出。左手也带有抓拿的动作。(图22)
图片
二十三、转身搓脸
右掌用力向左平击,身体随着向左转,从面向南方转到面向北方,脚随着转动但不动步,两腿半交叉,左掌竖起护在胸前。(图23)
图片
二十四、腿避裆
左手翻掌,手心朝天,从胸前用力向下翻,再转至胸前,左掌下转时手指要打在大腿上,当大腿被打到时顺势形成马步,同时右掌变为拳头用力挺直向下横击,左手顺势抓住右臂弯处。(图24)
图片
二十五、十字架
右拳变为手掌提起,平向后缩,手指朝上,掌、肩、肘形成一个三角形,同时左掌也向上用力推出。两腿形成右弓步。(图25)
图片
二十六、大开门
左手不动,右掌伸到左手肘部下方。右脚不动,左脚提起,脚尖勾住右脚弯,再与右手一起用力,同时放开形成马步。(图26)
图片
二十七、斜卡肚
面向左看,右手向上向后转至右腿处时,腿就提起;等右手转过去后腿就落地,腰也随着转动。接着右手握成拳头收到腰际。全身坐实在右腿上,左脚尖着地,面向西方,左掌不动,掌心向前。(图27)
图片
二十八、上步窝心掌
左掌收回置腰间,同时上右步,右拳从腰际击出。(图28)
图片
二十九、右退步掌
左掌收回放在腰间,同时上右步,右拳右脚退后一步,同时右手掌翻起朝天,并用力收至腰间成拳,左手从腰间击掌而出,眼睛看向左掌。(图29)
图片
三十、左退步掌
左脚后退一步,同时两手翻起朝天,又用力收回至腰间成拳,接着右手从腰间以掌击出,眼睛看向右掌。(图30)
图片
三十一、挂搭
左拳从腰间变为手掌,伸到右肩处停下,右臂紧贴。接着左掌向上抽回,两掌交叉,右脚同时后移。随后右掌向下用力击出,左掌向上抬放在额前,肘与掌平齐。左腿稍微弯曲形成左弓步。(图31)
图片
三十二、小缠窝心掌
左手向下右手向上,左手抓住右腕。右脚提起收回。接着右拳用力向下冲打,右脚向东落地;左脚稍微提起,脚尖着地,移向东方。随即左掌向前击出,右拳收到腰际。(图32)
图片
三十三、退步换拳崩
左脚向后退一步,同时左掌变为拳头收于腰际,右拳向上向下打出。(图33)
图片
三十四、转脚踢
右脚提起又落下,在将要落地时,左脚用力向前踢出,高度大约离地一尺。右脚先落地,左脚随后也落地。(图34)
图片
三十五、翻扎
左脚落地时,左拳从腰际打出,从上向下翻击,拳背朝地,眼睛看向左拳。(图35)
图片
三十六、挤裆
向后转身,左臂伸直,拳头向下,两脚跳跃而起,震步落地。同时右拳从腰间向上伸到与头平齐,再用力向下打,左拳趁势抬到胸前。(图36)
图片
三十七、掳踢
左拳从面前掳过直到裆部,右脚向前踢出,落地时,右拳提起反打,拳背朝地。(图37)
图片
三十八、斜打
左拳从裆前提起,拳背上翻,用力打出,右拳也同时将拳头翻下收回,拳肘肩形成一个三角形。右腿弓步。(图38)
图片
三十九、大开门
左右拳都变为手掌,左掌移到右臂肘部下方。左脚提起勾住右脚弯处,两手用力撑开形成三角形,左脚同时放下形成马步。(图39)
图片
四十、右臂小缠冲捶
右掌变为拳头向左下方,左掌向右下方,拳掌相接,左掌接住右腕,向右稍微推。右腿提起向左进一步,与左脚并拢。左脚再进一步,同时右拳向左上冲。(图40)
图片
四十一、亮开
左手放掌,右拳变为手掌,两掌向下,经过腰间向右上伸到胸前,两臂伸直,掌心向外,身体转向东面,坐在左腿上,右脚尖虚点。(图41)
图片
四十二、右臂小缠冲撞
左掌变为拳头向右下方,右掌向左,拳掌相接,右掌护住左腕,用力向左上方冲出。左腿向右进一步,与右脚并拢,右脚再进一步。手脚的动作同时进行。(图42)
图片
四十三、钩掌
左拳放开变为钩手,手指向里,搭在右手小臂上,用力向外翻,手指向下;右手变为手掌,手指朝天。(图43)
图片
四十四、拗步亮掌
右掌向后下方到左大腿处,左脚提起与右掌同时进步,右掌挑出,手臂伸直,虎口对面部。左手同时向上,然后变为后钩手。(图44)
图片
四十五、转身换钩
右掌变为钩手,向后转,同时双脚并立跳跃,向左震步落地,左掌顺势放在右肩处。(图45)
图片
四十六、劈心掌
右掌变为拳头收于腰际,左掌向左用力撑出,身体也随之转动,两脚原地不动。(图46)
图片
四十七、退步崩掌
左掌变为拳头收于腰际,右脚退后一步,右拳变为手掌从腰际打出。(图47)
图片
四十八、并步挑肘
右掌变为拳头向下向后转,虎口朝下,向前挑出。身体随之向南转。左脚退后与右脚并立,两腿都弯曲,左拳与肘同时用力上挑,拳头放在肩上,虎口向下。(图48)
图片
四十九、收势
两腿站直,两拳收到胸前,再缓缓下垂放在左右腰间。(图49)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华夏配资网-配资网官网-股票杠杆-股票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