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特朗普舒适地靠在总统办公椅上,对面的欧洲领导人却坐在低矮的凳子上,仿佛聆听训话的学生。 这张在社交媒体上疯传的照片,成了美欧关系最赤裸的注解。
2025年8月,欧洲领导人们提前抵达白宫,被安排在侧厅干等;会谈中特朗普离场去给普京打电话,留下众人面面相觑。
这种刻意羞辱的背后,是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的明确信号:欧洲不再是优先选项,美军真正的枪口已对准中国。
欧洲的“战略恐慌”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对欧洲展开了“极限施压”。 他要求北约国家将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5%,甚至威胁“不交钱就撤防”。
德国被迫在经济负增长背景下,承诺2029年将国防开支提至GDP的3.5%;法国和英国也宣布将军费目标定在3%左右。 经济勒索只是开端,真正让欧洲寒心的是安全背叛。
2025年3月,特朗普团队放风考虑放弃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职务,这一职位自冷战以来始终由美国人担任,是美国安全承诺的象征。 紧接着,美军宣布削减罗马尼亚等北约东翼驻军,仅留千余人象征性驻扎。
此时俄乌冲突未熄,俄罗斯刚试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和“波塞冬”核动力潜航器,欧洲直面军事压力,美国却抽身而去。
特朗普政府绕过欧洲,与普京在阿拉斯加闭门会谈三小时,讨论乌克兰领土让步问题。 欧洲领导人从媒体才得知,自家门口的安全格局已被私下交易。
德国总理朔尔茨坦言“美国不再可靠”,欧盟委员会悄悄给赴美官员配发一次性手机,防着这位“盟友”窃密。
美军的“拆东墙补西墙”
为何抛弃欧洲? 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克拉克直言:美军正在组建机动部队,专门应对“与中国的潜在冲突”。 五角大楼一份泄露的《临时国防战略指导意见》文件,将中国称为“唯一步步紧逼的威胁”,俄罗斯仅被归为“次要挑战”。
为此,美军开启二战以来最大规模战略转型:从“全球警察”变为“蹲点狼”,集中资源锁死印太。
兵力调配堪称孤注一掷。 美军核潜艇的60%,约40艘,被调至印太海域,关岛、菲律宾苏比克湾成为前沿堡垒。 纸面数据背后是捉襟见肘的实际战力:由于维修率低,常年活跃的核潜艇仅12艘左右。
同时,夏威夷部署了第二个“堤丰”导弹旅,未来计划在日韩等地再部署三个同类单位;驻日美军司令部升级为联合作战司令部,3万作战兵力配属F-15EX、F-22等顶尖战机。
美军甚至启动“睡莲计划”,将帕劳等第二岛链岛屿化为据点,并在迪戈加西亚基地部署6架B-2隐身轰炸机。 这些轰炸机携带核弹,威慑范围覆盖南海乃至中国内陆。
盟友体系工具化
为构建对华包围圈,美国疯狂武装印太盟友。 2025年,美国对菲律宾军售额骤增至55.8亿美元,相当于菲全年军费的10倍以上,包括F-16战机和“堤丰”导弹系统。 在美菲“肩并肩”军演中,美军特意在巴拉望岛试射导弹,这里距中国南海岛礁仅200公里。
日本则成为核心枢纽。 美日安保条约完成60年来最大升级,双方共享战术情报,并计划联合生产导弹。 此外,美国通过“奥库斯”协议拉拢英澳核潜艇合作,试图打造“亚洲小北约”。
这种交易性同盟暗藏裂痕:特朗普要求盟友“分摊成本”,日韩增购军备的同时,国内反美情绪悄然升温。
欧洲的绝地反击
被抛弃的欧洲开始“去美国风险”。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重新武装欧洲”计划,筹集8000亿欧元强化防务,并拟设立欧盟层面的“安全委员会”。 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欧洲核保护伞”,波兰甚至讨论自研核武器。
但战略自主知易行难。欧洲军工产能已达天花板,乌克兰战场三分之一的装备依赖美国供应;卫星定位、远程投放等关键技术仍受制于美军体系。
美军的软肋
美军看似强势的东移,实则是国力衰落的无奈之举。 过去30年,美国在中东消耗6万亿美元,却留下阿富汗“烂尾楼”和伊拉克“火药桶”。 国内产业空心化严重,连F-35零件都依赖中国供应链,造航母的钢材需从日本进口。
美军专家安德鲁·莱瑟姆博士点破真相:“美国海军与中国交战无异于自取灭亡。 ”美军需同时应对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多重挑战,中国海军可集中兵力于本土。
美军核潜艇完好率仅70%,许多舰艇疲于奔命。 西太平洋的“航行自由”行动频发撞船事故,暴露了美军前沿存在的极限。
华夏配资网-配资网官网-股票杠杆-股票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