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黛玉的眼泪流得快,流得多,却真的是个乐天派。
你看薛宝钗,虽然作者只写她哭过那么一两回,但是只要贾宝玉惹了她,她就敢在众人面前摆脸色,显示自己的不高兴。
开玩笑的当天,她拉下脸来羞辱贾宝玉,还情有可原。端午节,王夫人请大家吃席,薛宝钗还是摆着个臭脸色,一直淡淡的,谁也不想搭理,仿佛大家都欠她 100 万似的。
林黛玉就很是不同,贾宝玉顶撞她,惹她生气了,她虽然不开心,却从不曾在众人面前摆脸色。
贾宝玉拿话语气她:“只许和你玩,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遭,就说这话。” 林黛玉只是辩解一番,立马就走,并没有在大家面前针尖对麦芒。
很多人都讨厌黛玉流泪,但她总只是自己偷偷流泪。后来,贾宝玉发现她流泪,她还强颜欢笑。可见她不是一个爱纠缠人的女子。
所以林黛玉对他人是不抱什么期望,即使那个人是贾宝玉。
端午节,薛宝钗耍大小姐脾气,林黛玉就不无感慨地说:
“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
这就是林黛玉的生活观了。一切随缘,不勉强。大家在一起了,她就乐意跟探春、王熙凤、李纨等玩笑玩笑,图个乐子。转身分开了,因为有刚才的快乐,也就值得了。
她说的人不如不相聚,花不如不开,并非消极待世,而是遵从本心,不要刻意为之。
譬如同学聚会,同事聚餐,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你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要去,去了不开心,徒增伤感与惆怅,那就不如不去。如果提前就想到了这些,就真的倒不如不聚的好。
还有在家里养花,看着花儿很美,一天天地浇水,精神很是愉悦,突然有一天,它们却突然枯萎了,内心黯然神伤,再想到不如意的事,甚至会影响自己的生活,那花也就不如不养,或不如不开的好。后来养点四季常绿的植物,好养的植物,也就没有这么多愁绪与感慨了。
因为这一生活观,林黛玉活得也非常通透:故此人以为喜之时,她反以为悲。人以为悲之时,她也定然反以为喜,或往好的方面想。
这也类似元春的思想。皇帝安排省亲,大家欢天喜地,只有元春哭泣得难以自禁,越发想到了自己身世之悲。秦可卿也在众人烈火烹油般的热闹中,看到了贾府接下来的悲剧。
这么一想,作者是不是在说林黛玉有长远眼光呢?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她早就想到了未来的事情,为何又不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呢?
林黛玉也早就看出了荣国府破败的根本,知道荣国府是个空架子,也知道应该早点像探春那样改革,这便是她通透生活观下的洞见。荣国府要是早点看到黛玉见识的不简单,早一点重视林黛玉,最后不至于败落得如此彻底。
可叹薛宝钗一直在荣国府钻营,倒像有几百年的熬煎似的。林黛玉的生活观,堪比00后,更看重生活的 “松弛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华夏配资网-配资网官网-股票杠杆-股票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