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子百家著作涵盖春秋战国至汉晋时期的不同思想流派,包括道家、儒家、法家、兵家、名家、杂家等。
1. 《淮南子》
- 其人: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约公元前179—前122年)组织门客编撰,刘安是汉高祖刘邦之孙,喜好黄老之学。
- 其书:又名《淮南鸿烈》,是杂家代表作,共21篇,内容博采众长,融合道家、儒家、阴阳家等思想。
- 其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强调“道”是宇宙本源,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同时包含政治、军事、天文等实用思想,体现汉初黄老思潮。
2. 《孙子兵法》
- 其人:作者孙武(约公元前545—前470年),春秋末期齐国军事家,后为吴国将军。
- 其书:又称《孙子》,是中国最古老的兵书,共13篇,如计篇、谋攻篇等,系统阐述军事战略。
- 其思想:核心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谋略、形势、虚实,主张全胜而非硬拼,体现军事哲学和辩证法。
3. 《鬼谷子》
- 其人:传为战国时期鬼谷子(王诩)所著,鬼谷子是纵横家鼻祖,苏秦、张仪之师。
- 其书:共14篇,主要讲游说术和谋略,内容隐晦难懂。
- 其思想:主张纵横捭阖之术,即通过揣摩、反应、飞钳等技巧,实现政治外交目的,强调权变和诡道,属于策略学派。
4. 《荀子》
- 其人:荀况(约公元前313—前238年),战国末期儒家大师,赵国人,曾讲学稷下学宫。
- 其书:共32篇,如《劝学篇》《性恶篇》,文风严谨,批判百家。
- 其思想: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需教化,强调礼法并治、制天命而用之,带有唯物主义倾向,对法家影响深远。
5. 《墨子》
- 其人:墨翟(约公元前468—前376年),战国初期鲁国人,墨家创始人,出身平民。
- 其书:《墨子》是墨家经典,现存53篇,包括核心十论。
- 其思想:主张“兼爱”(博爱)、“非攻”(反战)、“尚贤”(选贤任能)、“节用”等,强调功利主义和平等,反对儒家礼乐。
6. 《庄子》
- 其人:庄周(约公元前369—前286年),战国中期宋国人,道家代表人物,生平逍遥。
- 其书:《庄子》共33篇,分内、外、杂篇,文风浪漫,多寓言。
- 其思想:核心是“逍遥游”和“齐物论”,主张万物齐一、顺应自然,批判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属相对主义哲学。
7. 《老子》
- 其人:李耳(老聃),春秋末期周守藏史,道家创始人,生卒年不详。
- 其书:《道德经》共81章,简约深邃,是道家经典。
- 其思想:以“道”为宇宙本源,主张“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强调辩证法则(如祸福相依),影响中国哲学深远。
8. 《抱朴子外篇》
- 其人:葛洪(约283—363年),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
- 其书:《抱朴子》分内篇和外篇,外篇50卷,谈儒家社会政治。
- 其思想:外篇侧重儒家思想,主张治国安邦、修身齐家,批判玄学清谈,体现儒道融合的实用主义。
9. 《抱朴子内篇》
- 其人:同上,葛洪。
- 其书:内篇20卷,专讲神仙方术、炼丹养生。
- 其思想:核心是道教修炼,如金丹术、符箓,追求长生不死,融合阴阳五行,对后世道教影响巨大。
10. 《韩非子》
- 其人: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公子,法家集大成者。
- 其书:共55篇,如《五蠹》《孤愤》,系统阐述法家理论。
- 其思想: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强化君主专制,认为人性自私需严刑峻法,是秦朝治国基础。
11. 《孟子》
- 其人:孟轲(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中期邹国人,儒家亚圣。
- 其书:《孟子》7篇,记录其言行,文气磅礴。
- 其思想:主张“性善论”、“仁政”、“民贵君轻”,强调道德修养,反对霸道,发展孔子仁学。
12. 《列子》
- 其人:列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学者,生平不详。
- 其书:《列子》8篇,多寓言故事,真伪有争议。
- 其思想:主张“贵虚”,即心灵虚静、顺应自然,含养生、宿命论思想,与庄子相近。
13. 《管子》
- 其人:托名春秋管仲(约公元前723—前645年),实为战国稷下学派集体所作。
- 其书:共86篇,现存76篇,内容庞杂。
- 其思想:综合道家、法家、儒家,强调经济治国(如“仓廪实知礼节”)、法治与德治结合,体现早期管理思想。
14. 《公孙龙子》
- 其人: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前250年),战国赵国人,名家代表人物。
- 其书:现存6篇,如《白马论》《指物论》。
- 其思想:擅长诡辩,提出“白马非马”等命题,探讨名实关系,逻辑性强,但被视作诡辩术。
15. 《鹖冠子》
- 其人:传为战国楚人鹖冠子所著,生平不详,属道家。
- 其书:共3卷19篇,内容融合黄老。
- 其思想:以道家为本,强调“道”通万物,主张无为而治,含兵家、阴阳家元素,是黄老学说代表作。
16. 《慎子》
- 其人:慎到(约公元前395—前315年),战国赵国人,法家思想家。
- 其书:《慎子》现存7篇,强调“势治”。
- 其思想:主张“重势”,即君主依靠权势治国,法治需借势而行,开法家势治先河。
17. 《太白阴经》
- 其人:李筌,唐代道家学者、兵家,生卒年不详。
- 其书:全称《神机制敌太白阴经》,10卷,是兵书。
- 其思想:融合兵家与阴阳术数,讲军事策略、天文地理,强调谋略和变通,具实用色彩。
18. 《化书》
- 其人:谭峭(五代十国时期),道教学者。
- 其书:共6卷,讲物质变化之道。
- 其思想:主张“道化论”,认为万物皆化生自道,强调自然演变,批判社会不公,具道教哲学色彩。
19. 《无能子》
- 其人:无能子,唐代隐士,姓名不详。
- 其书:共3卷34篇,批判儒家。
- 其思想:以道家自然无为为核心,反对礼教束缚,主张回归原始朴素,具无政府主义倾向。
20. 《黄帝四经》
- 其人:佚名,战国黄老学派所作,1973年马王堆出土。
- 其书:包括《经法》《十六经》等4篇,是黄老经典。
- 其思想:融合道家与法家,主张“道生法”,强调刑德并用、无为治国,是汉初黄老思想源头。
21. 《关尹子》
- 其人:关尹,春秋末期函谷关令,老子弟子。
- 其书:共9篇,真伪有争议,属道家。
- 其思想:主张“守一”、“虚心”,讲道家修炼和心性论,强调内在修养以合道。
22. 《尸子》
- 其人:尸佼(约公元前390—前330年),战国鲁国人,杂家思想家。
- 其书:原书已佚,辑佚本存思想片段。
- 其思想:综合儒、墨、法各家,强调“宇宙”概念和实用主义,主张变法革新。
23. 《吴子》
- 其人: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战国军事家、政治家。
- 其书:与《孙子》并称,现存6篇,讲军事理论。
- 其思想:主张“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强调治军、料敌,重实战和民心,是兵家代表作。
24. 《司马法》
- 其人:托名司马穰苴,春秋齐国军事家,实为战国整理。
- 其书:共5篇,是古代军法典籍。
- 其思想:强调“仁本”军事观,主张战争合义,重纪律和制度,体现早期军事法规思想。
这些著作代表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多样性,对后世文化有深远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华夏配资网-配资网官网-股票杠杆-股票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