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话题继续延伸。
中国篮球与欧美体能相比稍逊一筹,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是选择放弃打球,选择躺平吗?
刘玉栋在昨晚给出了答案。
作为篮球“战神”,他参加了浙江金华“浙BA”城市争霸赛的中场表演。穿着Polo衫和牛仔裤的他没有进行热身,却投出了10中10的三分球。
这一幕有些匪夷所思。
看到视频片段后,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话:
“以前每天基本要投200到300个篮,我还会额外练习500到1000个,用实心篮去练三分。现在为什么国内球员在国际赛场表现不佳?简单来说,就是缺乏足够的训练。”
展开剩余75%“如今运动员对碰撞都有所顾忌,在条件这么好的情况下,却不肯付出努力。上场后软弱无力,毫无斗志,你要是一个男人,就该有拼搏的精神。”
如果其他老将说出这样的话,年轻一代可能会反感,觉得他在吹嘘。
但说这番话的可是中国篮球名人堂成员——刘玉栋。
CBA常规赛MVP奖杯便是以他命名而成。
现在已是2025年,大部分老将都已经隐退,但他们的技巧仍然活跃。
每位老将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招牌技巧,风格各异而各有所长…
从今年吉林全明星赛的朱芳雨,再到“浙BA”活动上的刘玉栋,尽管出手速度变慢,身形也已发福,但这是否影响他们的准确度?
朱芳雨下班后会享受烧烤和小啤酒,照样命中率很高。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与肌肉记忆密切相关。
这指的是篮球运动员通过长期系统的训练培养的神经肌肉协调的本能反应。
这源自数以百万次的重复练习形成的空间感和发力记忆。
这充分说明了一个事实:训练要到位。
战神已经55岁,但投篮动作已经根深蒂固,几乎每次出手都能保持稳定,这已经融入他的血液之中。
刘玉栋有一个外号“刘一躺”,因为他总是练到极限,然后回宿舍就躺下,苏醒后又开始练习,如此往复。
曾经看过他比赛的老球迷对他的高准确度并不感到惊讶。
当年刘玉栋最具杀伤力的进攻方式就是他独特的“歪把子”投篮,俗称直臂出手。
2001年全运会男篮决赛,八一队对上海队,比赛还剩46秒,比分是88平,刘玉栋假动作摆脱防守球员,底角三分入网!
篮网上的球正巧掉入年轻的姚明手中!
事后,姚明回忆称,那球像一颗子弹直插他的心!
要知道,战神15岁才被福建青年男篮选中,开始接触篮球,这算晚了一点…
训练出来的功夫。
如蒋兴权教练所言:
“刻苦训练是我们唯一的机会。没刻苦训练,刘玉栋又怎能成为‘战神’?近视眼的胡卫东又怎么可能有如此准确的三分球?”
练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小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是否能够传承下去,这是一个问题。
因为现在的球员更显“娇贵”,场外的“诱惑”也愈发增多。
如果连基本的训练量都达不到,就没有资格谈论“身体素质”,更不用提“科学训练”。中国篮球是何时开始走下坡路的?
或许一个主要原因是开始推行所谓的“科学训练”。
这就好比一个学渣整天谈论正确的学习方法,讲述劳逸结合,难道你就有这个资格吗?
朋友,你连基本的练习都做不到,凭什么与那些学霸齐名?
篮球运动必须不断变革发展。
篮球潮流一直在改变,如今的比赛节奏与以往相比明显更快。
老一辈的比赛风格,例如出手方式,未必适合当下的比赛形式。
但在这项注重体能的运动中,“准确”是黄种人球员的唯一出路,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一个连罚球命中率都无法保障的队伍,又有什么资格找借口呢?
中国男篮在今年的亚洲杯上为何出现进步与变化?
郭士强的执教中,最重要的便是训练质量有保障。
归根结底,还是“练”字。
发布于:广东省华夏配资网-配资网官网-股票杠杆-股票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