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沙俄被誉为“欧洲的宪兵”,这是因为他们不仅拥有强大的战斗力,还善于利用严寒的天气,成功击败了雄心勃勃、打算统一整个欧洲的法皇拿破仑。这一胜利让整个欧洲为之欢呼,许多人认为正是沙俄拯救了那些濒临灭绝的小国。在当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更是被赞誉为“神圣王”和“欧洲救世主”。然而,这样的荣耀并没有延续太久,亚历山大一世去世后,却没有留下合适的继承人,按理来说,应由他的二弟康斯坦丁大公继位。
然而,康斯坦丁大公并不热衷于皇位,最终将大位让给了他的弟弟——尼古拉一世。1825年,尼古拉一世加冕成为沙皇,开始了为期30年的统治。谁也没想到,正是他在位时,沙俄的罗曼诺夫王朝将面临首次的巨大危机。
沙俄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的俄土战争已经持续了200多年,争夺的主要目标是黑海的霸权以及周边领土。曾经,奥斯曼土耳其是黑海的真正霸主,周边的海域和领土几乎都属于他们。然而,沙俄在1783年通过第五次俄土战争夺取了克里米亚,打破了奥斯曼的霸权地位,并开始全力争夺黑海的控制权。
展开剩余80%那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已经处于衰落之中。随着欧洲国家开辟新的航海通道,奥斯曼的地理优势渐渐消失,过路费收入也大幅减少。相反,沙俄逐渐占据了上风,逐步向巴尔干半岛和外高加索地区扩展,频频压制奥斯曼土耳其,使其岌岌可危。
尼古拉一世继位仅两年,第八次俄土战争爆发。沙俄在这场战争中击败了奥斯曼,成功占领了外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伊梅列季亚和明格列利亚等地。品尝到胜利的滋味后,尼古拉一世心生野望,打算再接再厉,直接攻占君士坦丁堡,灭掉奥斯曼土耳其,甚至最终占领整个巴尔干半岛,成为黑海的真正霸主。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1853年,沙俄主动挑起了克里米亚战争,即第九次俄土战争。理论上,沙俄若单独面对奥斯曼土耳其,完全有胜算,毕竟沙俄的军力依旧强大,曾是欧洲的“宪兵”。然而,战争形势却急转直下,英法联军以及撒丁王国的介入,使得沙俄不得不向奥地利和普鲁士寻求支援,但两国均选择袖手旁观,甚至对沙俄施加压力。最终,沙俄在四面楚歌的局面下惨败,联军顺利登陆克里米亚半岛,击败了数十万沙俄士兵。随着联军的推进,沙俄的根基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甚至濒临崩溃。
这一场灾难性的战争让沙俄损失惨重,不仅丢失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领土,克里米亚也几乎无法保住。最终,若不是法皇拿破仑三世在分赃大会上为沙俄辩护,沙俄的损失可能更加严重。在这种巨大压力下,尼古拉一世无法承受失败的打击,于1855年选择自尽,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他的继任者。
尼古拉一世去世后,亚历山大二世继位。他深知,若继续与列强作战,沙俄必将崩溃。因此,他在1856年决定停战并选择和谈。最终,沙俄不得不割地赔款,接受了列强的和谈条件。亚历山大二世此举虽保住了国家的完整,但这场战争的阴影却依然笼罩在沙俄头上。
与此同时,沙俄的国内经济一片萧条,战败后,国家几乎耗尽了所有资源。沙俄大部分人口是农奴,战争的影响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各地纷纷爆发反抗。随着时间推移,沙俄的社会矛盾愈发尖锐,若不加以解决,势必导致国家的动荡不安。亚历山大二世意识到,只有改变沙俄的生产方式,才能使国家从内忧外患中恢复过来。因此,他开始了大规模的农奴制改革。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给予农奴自由,并允许他们通过支付赎金买下土地,若农奴无力支付,政府也提供了贷款支持。虽然改革让农奴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但至少为他们提供了自由的机会,也为沙俄的经济复兴提供了动力。
这场农奴制改革,不仅救了罗曼诺夫王朝,还为沙俄的未来打下了基础。然而,亚历山大二世在一生的最后时光几乎没有再进行重大军事行动,除了第十次俄土战争,他的精力几乎全都集中在东方。1881年,他在一次暗杀中去世,继位的儿子亚历山大三世被称为“和平缔造者”,在位期间基本没有参与大规模战争,顺利维持了沙俄的和平与稳定。
1894年,亚历山大三世去世,继任的是他的儿子尼古拉二世。尼古拉二世继位后并未彻底扭转沙俄的命运,尽管他年轻时曾环游世界,还到过日本,但他对日本的仇恨来源于一次遭遇刺杀的经历,这使他将日本视为敌国。1896年,尼古拉二世开始实施扩张政策,签署《中俄密约》,通过修建铁路在东北地区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到了1900年,尼古拉二世决定出兵17万,占领整个东北,这一行为迅速引发了日本的反应。日俄战争爆发,最终沙俄惨败,损失了大量军力,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战争的结果不仅让沙俄失去了对东北的控制,还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不满情绪。
尼古拉二世在1905年经历了大规模的起义,差点让罗曼诺夫王朝覆灭。虽然起义被暂时镇压,但沙俄内部的危机依然存在。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尼古拉二世启用了斯托雷平担任首相,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斯托雷平采用了极其强硬的手段,迅速解决了大量的起义和抗议,并推进农业改革,允许农民买卖土地和贷款办农场,极大地推动了沙俄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斯托雷平的改革过于强势,激起了不少反对,最终在1911年,他被迫辞职并遭到暗杀,年仅49岁。尽管如此,斯托雷平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为沙俄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延续了国家的寿命。
然而,尼古拉二世并没有顺应改革的道路,反而在1914年将沙俄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将沙俄拖入了更加深重的困境,也为其最终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发布于:天津市华夏配资网-配资网官网-股票杠杆-股票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